• <th id="do474"><track id="do474"><video id="do474"></video></track></th>
    <li id="do474"></li>
    <tbody id="do474"></tbody>

    力智新聞 | NEWS CENTER

    詳解2006-2018年豬價漲跌背后的原因

    2018-04-19 互聯網

    2006-2018年,我國基本上成了2個大周期波動,豬價周期性波動相對明顯,隨著規?;B殖程度的不斷提高,豬周期呈現出現新特點:時間跨度加大,大周期里面包含小周期。

    一、豬周期形成原因:

    豬周期”的循環軌跡一般是:

    肉價上漲——母豬存欄量大增——生豬供應增加——肉價下跌——大量淘汰母豬——生豬供應減少——肉價上漲。

    豬肉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,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,肉價下跌打擊了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,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,周而復始,這就形成了所謂的“豬周期”。

    二、歷史周期回顧

    2006年,發現高致病性藍耳病,07年蔓延至全國,引起生豬供應量較少,生豬存欄出現負增長,另外由于疫情引起的悲觀影響,導致養殖業發展積極性難以被調動,07年國家為了鼓勵地方生豬發展積極性,加大補貼力度。2008年中豬價攀升至高位。

    2008年受國家政策刺激,存欄快速增長,供求關系失衡,加上瘦肉精事件誘導,豬價走入下跌。

    中間雖然經歷季節性反彈,但全球宏觀經濟走弱,南方省市大批出口型企業停產,工人失業,需求端走弱,生豬價格在2009年年初持續走弱。

    2009年春節后,豬價持續下跌,養殖利潤進入虧損階段,再加上玉米價格持續上漲,養殖戶恐慌心理進一步加劇;2009年6月為穩住豬價,啟動收儲凍肉,雖然數量有限僅為12萬噸,但對生豬后市市場信心起到積極作用。

    2010年初開始受五號病疫情影響,以及養殖利潤進入虧損階段,共同使存欄開始快速下降。

    生豬市場長期低迷,虧損時間較長,大量中小型養殖戶選擇退出養殖業以及規模廠縮減生產規模。

    經歷2009年、2010年連續兩年虧損去產能化較為徹底,另外2010年10月份前后天氣波動大,造成了該時期母豬受孕成功率低,隨后該批小豬出生天氣波動大,存活率偏低,2010年下半年豬價迎來強勢反彈,于2011年達到歷史高位,突破20元/公斤。

    2011年年中達到歷史高位,并維持高位至9月,受養殖利潤高位影響,大量養殖戶擴充,各路資本繼續加快在養殖業的投資步伐,加上11年進口肉達到46萬噸,而2010年僅為20萬噸,進口肉沖擊等因素影響,豬價進入下跌通道。

    2012年下半年,國家迅速啟動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,開展凍豬肉收儲,2012年下半年生豬價格穩中有升,全年呈"U" 型走勢。

    2013年年初,豬價快速下跌,由階段高點17.5元/公斤下跌至12元/公斤,3個月左右時間跌幅達到30%。受國家2013年4月以及5月分別收儲7.5萬噸、9.37萬噸,加上此前跌幅過快影響,豬價快速上漲,7-8月,生豬供應出現明顯斷檔影響,豬價在淡季出現逆勢上漲。2013年年末由于東北豬病引發拋售,加上能繁母豬雖然較高點有所下降,但依舊處于較高水平。從2013年8月開始,能繁母豬存欄出現連續30個月環比下跌。

    2015年3月,豬價開始出現暴漲,由于2014年年末國內豬價復制了2013年末豬價下跌走勢,下跌時間有所提前,元旦后,生豬養殖進入行業性虧損。仔豬價格較大豬提前下跌,2014年4季度母豬繁育逐步出現虧損,進入12月至春節期間母豬繁育理論虧損達到500-1000元/窩,實際虧損更大,養殖戶淘汰母豬意愿增加,能繁母豬淘汰速度加快,母豬存欄量偏低,另外2015年環保政策對生豬供應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,延長了產能恢復周期。生豬價格在2016年6月達到21元,突破歷史高點。

    2015年生豬養殖集團開始跑馬圈地,大量新建及并購產能,2016年后養殖利潤豐厚,養殖戶大量補欄甚至使用肉用雌性豬作為后備母豬,生豬產能逐步恢復,繁育水平提升我們認為大周期的上漲即將結束。

    2017年春季后,豬價震蕩下行,6月初逐步企穩。前期豬價下行主要源于出欄體重上行、進口豬肉沖擊等因素。2016年以來,由于豬價大幅上漲以及原材料價格(玉米價 格)下行,養殖戶通過壓欄以擴大頭均利潤,“牛豬”的現象頻發,平均生豬 出欄體重震蕩上升。以溫氏股份為例,經我們測算,2017年1月后肥豬出 欄體重達到120公斤以上,同比增長約6公斤。2016年,國內進口豬肉約162萬噸,同比大幅增長約108%; 豬肉平均進口均價僅6.5元/斤,遠低于國內的生豬價格。2017年前5月豬肉 進口量同比繼續上行。

    2017年生豬存欄量、能繁母豬存欄量新低。根據農業部監測數據,2017年國內生豬存欄降至43325萬頭,同比下降0.4%,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3427萬頭,同比下降7.1%。生豬產能持續收縮的同時,也伴隨著國內大型養殖企業的規?;M程的不斷擴張。

    2018年全國整體豬價基本都處于下跌通道,外三元最高的省份為云南省11元/公斤,價格相對較低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以及華北等省份。隨著中美貿易摩擦,等諸多因素綜合,糧食漲價,飼料價格上升,按照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飼養成本6.5元/斤計算,整體虧損已經達到了300-400元/頭,部分地區更是達到了500元/頭,未來行情仍然不樂觀,規模企業產能還將持續釋放,飼料原料價格生長繼續,養豬人要及時調整生產計劃,控制規模。

    生豬進一步放量下跌已經成為主流,養豬業部分人員由于對未來豬價的不看好,已經有人清倉離場。

    2011-2018年新的豬周期整體來看大周期中嵌套小周期,主因是規?;潭鹊牟粩嗵嵘?,可去產能化程度降低,一方面,市場經營主體結構發生了變化,散戶退出,企業加快擴張步伐,多空博弈進一步加大,市場不再顯示單一的跟風形勢,另一方面政策和外部環境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    每一個周期從低谷走出來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,所以廣大養殖戶可以提前準備,做到有備而戰,科學養殖,通過預測養豬周期,實現養殖創富。


    Copyright © 2015-2018 廣州力智農業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39185號 
    網技術支持:健坤網絡
    地址:廣州市蘿崗區九龍鎮楓下村楓飛路368號
    郵政編碼:510555

    erweima
    亚洲乱小说

  • <th id="do474"><track id="do474"><video id="do474"></video></track></th>
    <li id="do474"></li>
    <tbody id="do474"></tbody>